国产a久久精品一区二区,国产乱老熟视频老熟女,看女生BB无挡视频网站,国语护士与医生,美女操女孩JJ网站入口,毛片一级国产视频毛片,日韩亚洲欧美国产v,国产丝袜不卡一区二区三区,色呦呦国产

主頁 > 滾動 > 正文

中國青年報:收到災害預警,我們該用什么態度來對待

2023-08-04 08:24:00  |  來源:北京日報客戶端  |    

中國青年報 | 作者 劉言

“雨大就大去吧,省得去花錢游泳了呢。”日前,面對前來勸說撤離的街道干部和媒體鏡頭,一名北京市民給出了這樣的回答。


(相關資料圖)

受臺風“杜蘇芮”影響,北京自7月29日發布暴雨紅色預警,同時啟動全市防汛紅色(一級)預警響應。基層工作人員著急找上門了,那名家在地勢低洼平房區的居民仍拒絕撤離。

按照防汛指揮部的提醒,預警期間,居民非必要不外出。企事業單位,除保障城市運行、民生服務等外,非必要不要求員工到崗上班。旅游、各類演出活動、線下培訓均被暫停,各大景區也暫時關閉。

這些應急措施打亂了很多人的計劃。北京的暑期是旅游旺季,各大景點一票難求。一名游客在預約頁面甩開幾萬人,好不容易提前約到故宮、國家博物館門票,又搶到火車票準備進京游玩,面對突如其來的閉館通知,只能待在酒店里錄下表達委屈的視頻。

本地居民生活在更廣泛的層面受到影響,免不了發各式各樣的牢騷。一名居住在北京、微博名標注“作家”的網友7月30日凌晨就發微博質疑,受預警影響,周末全市多條公交線路停擺,多處地下停車場禁用,所有演出取消——這樣的應對是否有必要?

當天,雨勢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大,這條微博也沒引起太大關注,直到第二天上午,房山、門頭溝等地區受災的畫面在社交媒體傳播開來,人們才意識到這場災難有多嚴重。

不少網友也因此通過微博喊前述那名作家“出門游泳”,微博平臺給予她禁言的處理。發牢騷的心情可以理解,就在10天前,北京市防汛指揮部也發布了提示,“20日夜間至22日白天,全市將有大到暴雨,請市民穩妥安排出行,遠離河道和危險山區。倡導全市有關單位21日采取錯峰上下班,確保安全。”但市民真實的感受是,這場雨并不大,不少人還編段子調侃“準備了個寂寞,雨都下到哪兒去了”。也有人質疑,一點事就預警,有關部門是不是怕擔責、過分小心了。

其實還真不是。我國現行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,是為了規范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,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,依據氣象法、《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》于2007年制定的。而這部總體應急預案的目的,就是要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,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害,保障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。

當應急預案啟動時,一些防災減災的必要手段,不可避免地會對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,這也是人們有時不太理解的地方。但也許“你所看到的毫不費力,是因為背后的默默努力”,一些災害并未造成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,正是因為預警及時、措施得當,減小了對個人生活的影響,才會讓大家感覺輕松度過。

反之,面對預警掉以輕心,有時會面臨無可挽回的損失。針對2021年發生的鄭州“7·20特大暴雨災害”,國務院調查組的調查報告顯示,在氣象部門發布了兩次暴雨紅色預警后,相關負責人仍沒有足夠重視,行動不果斷,僅建議“全市不涉及城市運行的機關、企(事)業單位今日采取彈性上班方式或錯峰上下班”,且媒體網站發布上述建議要求時,人們早已正常上學上班了,錯失了有效避免大量人員傷亡的時機。

既要做好防災減災,又要盡可能降低對老百姓正常生活的影響,這依賴于科學的決策,對政府的治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

不過,極端天氣的預報一直都是個難題。比如鄭州的那場暴雨,報道顯示,7月14日開始,河南省氣象部門就已關注到此輪降水,16日晚就已發布了暴雨橙色預警,從大范圍來說,已經預測到了降水過程,但是降水的核心區域究竟會在什么地方,其實具有相當的不確定性,很難準確預測。

中國天氣氣象分析師胡嘯曾在受訪時介紹,這就像用漁網捕魚,如果魚太小、網眼太大,中小尺度的天氣系統就難免會成為漏網之魚。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也表示,當“小魚”游走各地,提前定位、布網仍然是全球氣象界很難觸及的“天花板”。目前強對流預警時間提前量約為38分鐘,對于某個具體的強對流天氣事件而言,氣象部門可以提前數小時到數天劃出大概范圍,但很難具體發布預警至某縣(區),精確到分鐘級或小時級。

比如去年5月,廣東曾遭遇“最強降水”,但廣州居民卻只是感受到“和風細雨”。廣州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回應稱,該暴雨過程是基于季風暴發而預報的,整個廣東都處于非常有利于降水的形勢。那兩天廣州的南邊、北邊和西邊都在持續降雨,不少地區發布暴雨紅色預警,但廣州中心城區仿佛頂著一把無形大傘。出現這種情況,和暴雨預報中的傳統難題,即“預測落區”有關。

預警難免出現誤差,人們也就難免產生“狼來了”的錯覺,所以預警一直在追求更高的“準確性”。北京市氣象臺7月31日10點就分區域發布預警信號,門頭溝、延慶等9個區依然是紅色預警,而7個城區降級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。更為精準地預警也能幫助群眾更好地安排生活,躲過氣象災害。

對個人來說,面對災害預警信息,還是要保持警惕,畢竟每次災害都是獨立發生的事件,并不是每次預警后都只迎來“和風細雨”,僥幸心理有時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。7月30日,一支45名老年人組成的旅行團從河北保定野三坡景區游玩返京,因河北省高速封閉不讓通行,選擇經房山區十渡繞行,被雨困住、前后兩難。老人抱怨,錯過返程時間,僅僅因為旅行社要求他們“多聽一節課”。

面對防災減災措施對社會運行以及個人生活帶來的影響,我想每個人還是要盡可能地理解,這是整個社會應對災害所付出的必要成本,一旦災害造成損失,會落在具體的某個人或者是某一群人頭上,很難保證這個人不是你我。作為社會成員,如果我付出一些可以接受的成本,去避免那些他人無法承受的悲劇,我想說我愿意。

關鍵詞

編輯:HE02
上一篇:北京市水務局:十三陵水庫將于8月4日提閘泄洪    下一篇:最后一頁